揭秘电车调度员
今天,通通带着大家一起揭秘调度员的工作日常。
在黄石市民电车的运营工作中,调度员是“看不见的指挥中枢”。他们守着一块大屏幕、一套调度系统,在方寸调度室内,把列车、站点、乘客需求拧成一股绳,确保26.88公里线路上的每一趟车都准点、安全运行。
一、清晨:提前“热身”,为运营铺路
当城市还未完全苏醒,调度员已到岗接班。
1.交接与复盘:和夜班同事对接,逐一确认前一日运营数据——是否有晚点、故障记录,客流高峰站点分布,以及轨道、信号设备的运行状态,避免遗留问题影响当日运营。
2.检查与设定:打开系统,核对当日列车运行图:首班车(6:30发车)的司机到岗情况、车辆检修状态、各站点的时间是否匹配。同时检查信号系统、通讯设备,确保和司机、客运、检修部门的联络畅通。
3.首班车“护航”:6:30前,通过对讲机提醒首班车司机做好发车准备;首班车驶出车库时,实时监控其速度、停靠站点,直到列车平稳通过前3个站点,确认线路无异常,才算完成“早间热身”。
二、日间:动态调整,应对客流“潮汐”
6:30-9:00、16:30-18:05是早晚高峰,9:30-16:30 18:10-21:00为平峰,调度员的工作节奏随客流“波动”。
1.高峰:加密班次,精准控时。盯着屏幕上的实时客流数据,当湖北理工学院站、黄石大道站等站点的乘客密度超过阈值,立即启动高峰调度方案:将发车间隔从14分钟缩短至8分钟,通过调度车载台向备用列车下达“发车指令”,同时提醒后续列车司机“适当控速”,避免前车未离站、后车已到站的拥堵。
2.平峰:微调细节,保障准点。平峰时段客流稳定,但需紧盯“准点率”。若某趟车因路口信号灯、临时上下客多导致晚点1分钟以上,调度员会通过对讲机告知司机:“在下一站缩短30秒停站时间,逐步追回晚点”,同时通知前方站点提前做好乘客引导,减少车门开关延误。
3.突发:快速响应,化解危机。遇到临时状况时,调度员需“秒级反应”:若某列车因乘客行李卡门导致列车滞留,立即联系客运人员协助处理;若轨道旁出现异物,第一时间通知应急部门赶赴现场,同时调整后续列车绕行或临时停靠,通过广播向乘客说明情况,避免恐慌。
三、傍晚:衔接收尾,为运营“收线”
21:00后,运营进入收尾阶段,但调度员的工作仍未放松。
1.调整末班车计划:根据当日客流变化,微调末班车(常规21:00发车,特殊活动延长至22:00)的运行策略——若某站点仍有较多乘客滞留,会通知末班车“延长2分钟停站时间”,同时通过站点广播提醒乘客“末班车即将到站”。
2.监控列车回库:所有列车完成运营后,需依次返回车库检修。调度员实时跟踪列车回库路线,协调轨道空闲时段,避免多列车在车库入口“排队”,同时和维修部门对接,同步列车回库后的检修优先级。
3.数据汇总与总结:23:00后,整理当日运营数据:总发车次数、准点率、客流总量、故障处理记录,形成当日调度总结,为次日的运行图优化提供依据。
四、特殊时刻:加力保障,应对“大客流”
遇到东楚演唱会、奥体中心赛事等大型活动时,调度员的工作会提前“升级”。
1.活动前1天:制定专项调度方案,增加3-5列备用列车,将末班车收班时间延长至活动结束后30分钟,同时和活动主办方对接,预估散场客流高峰时段。
2.活动当天:15:00起进入“战时状态”,实时监控奥体中心站的客流涌入情况,将发车间隔加密至5分钟;散场时,通过系统“一键启动”备用列车,引导乘客分批次乘车,避免站点拥堵,直到最后一趟载满乘客的列车驶出,调度员才结束当日工作。
调度员的日常没有惊心动魄的场面,却藏着无数个“精准到秒”的细节。他们用屏幕上的每一次点击、对讲机里的每一句指令,让黄石市民电车成为串联城市的“顺畅纽带”。
- 上一篇:强基铸魂练内功 成长赋能促发展
- 下一篇:学法强基 平安出行
鄂公网安备 42020302000068号